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接受了后周恭帝柴宗训的禅让,开创了宋朝。历史上历来有两宋始终善依照赵匡胤的祖训善待柴氏后人的说法,《水浒传》中更是说柴氏后人“小旋风柴进”家有保命的“丹书铁券”。那么,两宋期间柴氏后人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呢?
我们先来看柴荣的儿子们:
柴荣的前三个儿子都和郭威家族一起被后汉隐帝刘承佑所杀,所以,柴荣临终之时只能传位给年仅八岁的皇长子柴宗训。柴宗训在陈桥兵变后“禅位”给了赵匡胤,随后被宋朝封为郑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年仅二十岁的郑王柴宗训逝世于房州,赵匡胤素服发哀,赐谥号曰“恭皇帝”。
依据《新五代史·周家人传》的记载,柴宗训应该还有三个弟弟,他们分别是柴熙让、柴熙谨、柴熙诲。但是他们的结局却扑朔迷离,《新五代史》中说:“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但是野史中却有着另一种类似的记载——赵匡胤将柴氏幼子交给了潘美收养。
北宋王铚的《默记》和王巩的《随手杂录》都有相关的记载,即赵匡胤称帝之后巡视后周后宫,发现竟然有宫女怀抱着两个婴儿。赵匡胤得知这两个孩子的身世之后问身边的大臣应该怎么办,大臣们都认为这两个孩子不应该留在世上,只有潘美回答说“于理未安”。所以,赵匡胤便把他们交给潘美收养,“其后太祖亦不问,美亦不复言。”
再来看柴荣的后世子孙
赵匡胤善待柴氏后人的规定据说是刻在了“太祖誓碑”中,但是此时是存疑的,赵宋王朝善待柴氏后人之事也是存疑的。
柴宗训在二十岁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柴永崎便被将封为郑国公,从此世世因袭,但是宋仁宗时期,柴宗训的嫡系血脉便断绝了,仁宗便在柴家找了辈分最大的一个来继承爵位(仁宗嘉祐四年,诏有司取柴氏谱系,于诸房中推最长一人,令岁时奉周祀)。
再后来,便是南宋了——宋高宗赵构又在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找出了柴氏后人柴叔夏,任命他右承奉郎,袭封崇义公。
可见,宋朝善待柴家后人只是一个面子工程,柴荣嫡系仅仅繁衍了两代人便断绝了,而后世子孙则仅有一个虚职。
但是比起之前的朝代来说,赵氏算是很厚道了,尤其是到了南宋还能记得柴家就更是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