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是一个佛的国度,全国有80%的人信奉佛教,和尚地位极高,属一等公民。男孩子一般在5岁到15岁必须出家,在缅甸人看来,男人一生中如果没有进佛门当过和尚,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就不是完整的一生。就会被人瞧不起,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一旦穿上袈裟,连国家领导人都得给他们顶礼膜拜,即使是双亲也得给出家的儿子磕头。这就是神秘的缅甸……
2016年4月6日,世界各大报刊几乎同时刊登了一个爆炸性新闻:缅甸前总统吴登盛出家当和尚了,法名依丹迪达玛。这在一些国家,可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其实,在东南亚一些信奉佛教的国家,出家很寻常,可以是生活中某一个阶段的修行,而不一定是对现实的逃避。
在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民众信奉的是上座部佛教,又称小乘佛教。相比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更倚重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修行。在这些地区,寺庙是儿童启蒙教育的场所,也承担着社区活动中心、民间公共活动的角色,佛教在这些国家早已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悉,吴登盛可能仅穿着五天袈裟,之后将在宗教界从事佛法事务。出家在家,在家出家,早已不是可以炒作的话题。
在缅甸,人一生中有两件大事,第一是出家,第二是结婚。一般都是先出家后结婚,只有出过家才有姑娘和他们结婚,不是“长大成人”而是出家后才算成人了。一般男孩到了5-15岁左右,有的甚至更小,家长就要准备出家仪式,这对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要。
每年春季,你都会发现,一些宁静的缅甸村庄会突然热闹起来,因为这个时候,许多小男孩要举行出家当和尚的皈依礼仪式,小女孩也要进庙行“扎耳朵”礼。
在缅甸,男孩皈依礼仪式是一个佛教徒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举行皈依礼仪式,就意味着佛门准许这个男孩子削发、身披袈裟。举行过剃度仪式之后,他就正式归顺佛门了。
在缅甸人看来,男人一生中如果没有进佛门当过和尚,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就不是完整的一生。就会被人瞧不起,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因此,父母通常必须为自己的孩子操办皈依礼仪式,这是他一生中的重要责任和义务。如果这个孩子的父母没有能力操办孩子的皈依礼仪式,或者这个孩子是个孤儿,也会有好心人甘愿花钱出力,为这个孩子操办皈依礼仪式。这种做法从2500年前就开始了,佛祖当年就是亲手把他的儿子剃度后,使他皈依佛门的。
父母为自己的孩子举行皈依礼仪式时,通常总是会请乐队吹吹打打,唱唱跳跳,并且要盛情款待亲朋好友,吃吃喝喝,以示庆祝。
男孩皈依礼有3种形式:单独一家一户做剃度;几家几户联合起来给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门、学校或集市为单位给孩子做剃度。现在很多皈依礼仪式,都是第三种形式的,有时甚至多达上千人。许多孩子是由那些好心的人们资助,才参加剃度的。
缅甸有“三宝”:即“佛塔、庙宇、和尚”,而和尚是“大宝”。送孩子去寺庙当和尚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其仪式比婚丧嫁娶还要隆重,要遍请亲朋好友,摆上数天的宴席。如果是一般的家庭,往往是一个村子有适龄孩子的人家,共同筹资举行盛大的仪式,吹吹打打送孩子出家,参加仪式的人穿着如同唱戏一般,还有一些轿、扇、伞一类的道具,十分热闹。他们往往会到离家较近、较有名气的一家寺庙进行礼佛活动,如果家境较好,送孩子到仰光大金塔进行礼佛,当然是最大的功德。
对于他们来说,出家更多的是一种修行,简单而快乐。缅甸的佛教已流传1000多年的时间,在缅甸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被尊崇为国教,它对缅甸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缅甸人大多是虔诚的佛教徒,对他们来说,比起参与复杂混乱的政治斗争,他们更愿意在大金塔前对着佛祖倾诉和祈祷。
当缅甸男孩在参加皈依礼仪式时,女孩们也有她们一生中的最重要的仪式,这就是为她们举行的穿耳礼仪式。在这个穿耳礼仪式上,她们的耳垂要被刺穿,当她们成人时就可以佩带耳环了。大多数缅甸女孩都认为,除过婚礼仪式之外,这种穿耳礼仪式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最喜庆和带来好运的仪式。
女孩的穿耳礼仪式和男孩的皈依礼仪式并不一样,穿耳礼并非宗教因素,更多的是社会因素。缅甸妇女传统上都有佩带耳环作为装饰品的习惯,同时也表明了他们的婚姻状况。
缅甸妇女的耳环大多都用银或金子制成,有的上面镶嵌的有宝石,有的可能没有镶嵌宝石。有的耳环甚至是非常现代的设计式样,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搭配不同的服装,佩带不同的式样。
年轻女孩穿耳礼仪式,更多的是与男孩的皈依礼同时举行,大多都不单独举行。通常,都是要举行皈依礼仪式男孩的姐姐或妹妹,如果没有举行过穿耳礼仪式,那么,她的穿耳礼仪式就会在这个男孩的皈依礼同时举行。不但这个小姑娘可以借这个时候举行穿耳礼仪式,如果还有别的年轻姑娘要参加,她们都可以一起举行穿耳礼仪式。在男孩的皈依礼仪式那天,一般都是先为女孩们举行穿耳礼仪式,然后她们就可以参加男孩的皈依礼仪式的游行队伍,一起浩浩荡荡地去游行……
将孩子送往寺庙皈依礼仪式的过程,尤其是一件风光的事情,也是整个出家仪式的高潮部分。当地的有钱人,会动用几十辆小汽车,那些没有钱的人,则是由几十辆牛车,或者是数十匹高头大马,组成的浩浩荡荡的队伍,还有乐队及高音喇叭的轰鸣,气势十足。
那些骑在马上的孩子们,身着艳丽的服饰,抹口红、脸上打粉底、手带戒指、脖上挂着白色的珍珠项链,从头到脚,被五颜六色的闪闪发亮的皇家服饰包裹着。头上顶着插满鲜花的皇冠。有人给牵马,有人给撑伞,队伍浩浩荡荡。
起初还以为这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是女孩子,其实,是准备出家的男孩子。按照规矩,男孩子是骑马,女孩子是坐车,所以,这些骑马的,个个都是男性。男孩子们扮成的,是王子的形象,这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因为他在成佛之前是乔答摩王子。
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长列袅袅亭亭的盛装女子。她们有的捧着鲜花,有的抱着金银法器,琳琅满目,让人眼花。头上还统一插上了鲜花,从后面望去,甚是养眼。接着依次是载有吉祥大鼓的车、骑在大像背上顶着金伞的三藏经保护神、手持僧用八宝器的剃度小孩子的父母、手捧槟榔盒和花盒的姑娘、缀满准备布施给僧侣的各种日用品的如意树等。
还有鼓乐队,高音喇叭,吹拉弹唱,鼓乐声震天。蹦蹦跳跳的年轻人在游行队伍里尽情边歌边舞,前呼后拥,好不热闹。突然觉得,缅甸人非常善于排长队行进,不论是眼前的女子队伍,还是那化缘时的僧人队伍,都是非常独特的人文景观。
到达寺庙之后,来自各个寺庙的高僧们会为孩子们削发,孩子们则低头跪在地上接受剃度。父母站在两旁,用布接住剃落下来的头发。第一次剃度下来的头发,会被用袋子装好挂到大树上。他们认为僧侣地位高贵,头发掉在地上被凡人踩到是不吉利的。
削完发,孩子们沐浴后便可以正式穿上僧袍了,然后就进入寺庙,正式开始僧侣生涯。任何一个人,无论是老少,剃完头披上僧袍后,都会接受人们的磕头祝贺。在缅甸,出家人身份是相当高的,连国家领导人都得给他们顶礼膜拜,即使是双亲也得给出家的儿子磕头。他们认为,缅甸是上座部佛教,见袈裟如见佛。父母顶礼的不是他们的儿子,而是“三宝”。但当他们脱下袈裟后,又给了我们另外一种感受。
剃度后,家人用水桶在露天为孩子冲洗头部和身体,桶里装的是用一种天然植物混合的水,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据说,用这样的“圣水”洗后,会带来好运。冲洗完毕后,小孩换上白色短裤和背心,光头上被涂着特纳卡,是缅甸人常用的涂在脸上的天然防晒露,这样既可防止紫外线,又起到清凉、美容的作用。每家的父亲把自家的小孩高高地举在自己肩上坐着,在佛塔下合影留恋。
已剃度的小和尚,这几天活动时脚不能沾地,哪怕是到洗手间都会有人背着前往,意为出家后一切都需严格要求自己,收敛身心谨言慎行。如遇上不得不下地走路的情况时,也只能缓缓迈着细碎猫步一点点前行,同时口中念念有词表示对众生的忏悔。
家长们还要请法师在临时搭起的彩棚里诵经。手里拿着小壶或水,一边听经一边把杯里或壶里的水,一滴滴地倒在盘子里或地上,叫做“分福”。意思是孩子做剃度所积的功德不可自己独享,要大家分享。
孩子剃度以后,一般在寺庙里当一周、两周、一个月或几个月小沙弥后可以还俗。有的从此皈依佛门,成为佛家弟子。总之,出家手续十分简便。因此,在缅甸有出家容易,还俗也容易的说法。
在缅甸,寺院也是学校,尤其对穷人而言,把小孩子送到庙里,既解决了教育问题,又解决了温饱问题,等长大后再重新返回社会。在有些穷困的乡下,孩子们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接受教育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也是很多小孩子出家的原因。
在佛学院里接受了教育的小和尚们,似乎少了些孩子们的天真,多了些青春印记的淡淡微笑和超脱凡世的优雅气度。看着这些目光,温润友善;看着这些微笑,淡雅从容。它源自虔诚的信仰,没有掺杂半分欲望杂念,足以穿透世俗的阻挡,直抵人的内心深处,见证根缘,映照本真,让你领悟什么是纯净、安详和静如止水……
缅甸被喻为“微笑的国度”,这个国家曾常年经历战乱和贫困的肆虐,有着自己一段深沉的往事。如今,它像一位出尘脱俗,与世无争的少女,正微笑着朝我们款款而来。
缅甸男孩女孩出家当和尚的“皈依礼仪式”和“扎耳朵”礼,让我们见证了佛在缅甸人心中的地位和信仰的力量。信仰象征着人类的理想,代表着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的渴望,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民族就会有希望国家就会有力量,我们相信:缅甸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