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回音壁、山西蒲州的普救寺塔、河南的蛤蟆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琴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回音建筑。四大回音古建筑不仅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具有极高的地位。
北京天坛回音壁
很多人都知道天坛,知道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但是知道天坛的回音壁吗?到了天坛,一定要见识天坛的回音壁!如果一人在回音壁的一侧墙壁小声地说话,在较远的墙壁的另一侧能清晰地听到。
天坛回音壁位于北京天坛公园内。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回音壁有回音效果的原因是皇穹宇围墙的建造暗合了声学的传音原理。围墙由磨砖对缝砌成,光滑平整,弧度过度柔和,有利于声波的规则折射。加之围墙上端覆盖着琉璃瓦使声波不致于散漫地消失,更造成了回音壁的回音效果。
四川大佛寺石琴
石琴位于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右侧的一条上山石道中,有36级石梯,似一把巨大的石琴,每个阶梯犹如一根琴弦,从下半部的主洞口自下而上的第四级石阶,直到第十九级石阶,凡步履所触,会发出悠扬婉转,音色颇似古琴的声音。其中以两侧岩壁最高处的七级石阶发声最响。古人称为“七步弹琴”,并题“石蹬琴声”四个大字于主洞石壁之上。
其机理是脚踏石阶产生强迫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
明代朱孔阳有诗赞之:“琴到无弦,听者自稀,上古遗音,造化玄机”。石磴建造者独运匠心,因材施技,巧妙地利用涪江边的石壁,在石磴顶部,开凿了一条长25米,宽3.2米的巨大石洞。并在壁顶两侧各植一株古榕覆盖。榕树枝叶茂密、交错,盘旋虬曲。石洞和榕树就象古琴的共鸣箱一样,大大地增强了回音效果。同时,匠人又有意将每级石磴的高度凿成25—35厘米厚薄不等,迫使游人上下石梯时不得不轻一脚重一脚,回音也就富于高低变化了,形成了“石磴横琴本无弦,高山流水步躞边;琴声一动熏风起,解阜如闻弦上弹”的奇妙胜景。
“石磴琴声“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比北京天坛回音壁还要早104年。古往今来,石磴岩壁上留下了墨客骚人不少的题刻佳作。游览至此,细细品赏前人的奇丽诗篇,眼观琳琅满目的书法珍品,耳闻清幽飘摇的古琴仙乐,不禁心旷神怡,游兴倍增,顿生“萦回小洞底,豁然异尘寰”的感触。
海潮音:“石磴琴声”右侧80余米处,有一奇妙的回音岩。此岩陡峭、高耸,顶端有一鹰嘴形的怪石横卧,故称鹰岩。肃立岩前,平心静气,聚精会神,便会听到一片海潮轰鸣之声从岩崖深处传出。其声宏亮不绝于耳,似钱塘潮奔涌而来,似滩头浪飞驰而去。奇异的是,离此范围2米便杳无音息。
河南蛤蟆塔
蛤蟆塔是宝轮寺塔的俗称。
宝轮寺塔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西部陕州风景区,原为陕州城内宝轮寺的寺塔。始为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距今已有800余年。寺已早毁,唯塔独存。
此塔塔门面南,平面作正方形,为13级迭涩密檐式砖塔,塔高26.5米,塔围21.6米,用青灰条砖一顺一丁垒砌而成。塔底有台基和台座。塔的正面刻有“三圣舍利宝塔”的塔铭,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呈抛物线型,用菱角牙子砖和迭涩砖层砌出塔檐,秀丽俊俏。每层塔身分别辟有半圆形拱券门、佛龛、窗洞,翼角下有风铎(铁铃),风吹铃动,叮当作响。塔内有塔心室和梯道,可以登临远眺,观赏“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壮景。
游人立于塔四周数丈,叩石、击掌,会听到“呱呱呱”的类似蛤蟆的叫声。叩石或击掌越响、越快,这种蛤蟆叫的声音也就越逼真、响亮,所以当地群众俗称其为“蛤蟆塔”。其实,塔内蛙鸣之声出自回声原理。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轮寺塔是我国现存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冲着塔壁讲话可以听到类似蛤蟆叫声的回音,所以该塔又有“蛤蟆塔”之称。
2001年06月25日,宝轮寺塔金代作为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普救寺塔
普救寺塔位于永济市西北12公里的蒲州镇西厢村北隅普救寺内。
普救寺坐北向南,依塬而建,并逐级升高。坐落在两米高台基地的三开间单檐悬山式的建筑,即寺之山门。门正中悬挂匾额,上书“普救寺”三个浑金大字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墨宝。连同山门两侧“普愿天下有情,都成菩提眷属”的楹联,是赵先生欣闻这座文化胜地得以修复,兴奋之余欣然命笔挥就,真乃笔力雄健,气度雍容。
因《西厢记》故事发生在普救寺内,当年张生待月西厢下,所以寺内每座建筑几乎都与《西厢记》有着不解之缘,使这座古刹竟成为天下有情人向往的爱情圣地.
莺莺塔,原名舍利塔,是寺内的瞻礼建筑,因张生对莺莺的故事发生在塔下,人们俗称它为“莺莺塔”。此塔创自隋唐,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宋元时期均有重修,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由蒲州知州张佳胤介导重建
普救寺莺莺塔高40米,是一座内方外方空筒密檐式的十三层四面锥型砖塔,迄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此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其特殊的结构,精湛的工艺,具有奇特的回音效应——“普救蟾声”而著称于世。被誉为我国古园林中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蟾声”,给莺莺塔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蟾声”引起了我国声学界人士极大兴趣,经过科学考察和测试,“普救蟾声”这一千古之谜已被揭开。这是由于各层塔檐反射造成。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这里,都要俯首击石,聆听哇鸣。
1986--1988年,国家对普救寺建筑进行了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