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pg电子直营站 > 节日民俗 > 传统节日 > 春节民俗蕴含的主题

春节民俗蕴含的主题-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作者:不详来源:珂梦历史人文2020-01-21
春节民俗蕴含的主题

关于春节的起源,其说法有很大,有腊祭说、鬼节说和巫术仪式说等等,但他们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本原哲学为基础的生命观,即子孙繁衍、生命永生与灵魂不死。春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节日,其民俗活动是对基本文化意识的鲜明体现。例如,春节期间,祭神灵、放爆竹、贺新年,吃饺子,吃馄饨、吃年糕……,那么,在春节中都有哪些民俗体现上述思想呢?

祭祀——灵魂永生

祭祀是春节民俗的最重要主题之一,包括祭祖、祭灶和图腾祭祀,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尽管祭祀风俗、祭祀仪式不尽相同,但都能体现一个共同的生命主题,即灵魂永生,或子孙繁衍,长命百岁,具有鲜明的生命意识。

春节祭祖包括家中祭祖和野外祭祀(祖文祭祖)两种方式,家中祭祖这种春节民俗在我国很普遍,例如鲁西南地区的民俗,除夕之夜,家庭男主人或者家中长子,手持燃香和“活纸”到祖坟上,把“活纸”烧掉后,把祖宗请到家中“过年”,在堂屋中供奉写有祖先姓名的牌位,下水饺之后,先盛两碗由长辈端到“祖先”前,请祖先先吃,然后家中其他人再动筷子。

正月初一早晨,先把供品依次供奉在“祖先”前,点燃三支红色蜡烛,然后家中人起床后,对“祖先”行跪拜礼,早晨第一碗饭,也要先端在“祖先”面前,请他先吃。

除了家中祭祖外,也要到祖坟祭祖,这两种方式,都是通过对已逝祖先亡灵的祭奠,人们相信祖先的灵魂是永远不死的,希望通过祭祀得到祖先的庇护。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对自然界依赖性很强,古人把自然界各种现象看出是由鬼神主宰的,通过对神的祭祀,以达到风调雨顺,粮谷丰收的目地。

除此之外,我国很多地区还有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祭灶王,以及图腾祭祀等风俗,灶王爷被民间信仰认为是沟通天地间,人神间的信使,祭灶王爷能够“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王爷还是掌管饮食,命运之神,家家户户祭灶,是古代重视饮食、重视健康的传承,是古人对生命体验的重视。

图腾信仰和图腾祭祀都与生命的起源和繁衍有关,很多民族信仰中认为,本氏族是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图腾祭祀其深层关键就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命文化意识。此外,还有许多民族的图腾祭祀是祈求丰收,六畜兴旺,人丁兴旺,永不衰竭,全家吉祥平安等寓意。

节食——祈生主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生存的根本保障,在节日里也是最能体现风俗的传统特色,春节期间,我国食物品种很多,馄饨、饺子、年糕、花糕、汤圆等等,它们都带有特殊的不同吉祥寓意,但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生命主题,那就是生命诞生、子孙繁衍、健康长寿。

生命之诞生——饺子、馄饨

在所有的春节食俗中,饺子可能是最普遍的食物了,关于春节为何吃饺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饺子”意味“交子”,两年之交,半夜之时吃之意,也有的地方认为除夕吃饺子有“更岁交子”之意。

馄饨,则有更深层次的意义,人们吃馄饨是在重演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宇宙形成的“混沌”,意在重演人类大地和宇宙的诞生,从无到有的演化。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一”指的就是混沌状态,饺子和馄饨,就是代表世界未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这个状态结束后,就是宇宙大地的开始,万物诞生的开始。

此外,在民间,各地结婚时有吃饺子的民俗,寓意就是祈求生育,子孙繁衍,“饺”通“交”,饺子就是有两角的馄饨,象征男女相交,阴阳相合,早生贵子。大年初一吃饺子,寓意春天将至,天地合而万物生。

花糕、枣卷——希望祖先灵魂不死

春节期间,我国北方很多地区都有蒸花糕、枣卷的民俗,他们是祭祀时的用品,正月初一要供在“先堂”前,让祖先“吃”,让祖先感觉和后辈们一起过年,这是民众头脑中形成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灵魂永生观念。

花糕、枣卷是半圆或圆形的另一种形式的“混沌”,希望祖先灵魂不死,永葆家族兴旺,五谷丰登。

社火——灵魂不死

社火是古代的一种驱除厉鬼的巫术活动,随着文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社火逐渐以娱乐为主,主要具有娱乐的目的,驱鬼成为其隐性的、深层的内涵。春节期间,社会活动主要在我国秦晋、陕西、青海、云南、甘肃等地流行。今天,社会角色呈现出多元化,这里面出现了很多历史、戏剧人物,钟馗、祝融、郁垒、蚩尤等角色,驱鬼的气息依然很浓。

脸谱是社火人物角色中的灵魂,脸谱本身独特的风格表达特定的涵义,例如,伏羲眉心上方的阴阳八卦符号表示通天通阳的生命符号,祝融的脸以红色为主,红色代表火,而鬼怕火,具有驱鬼之意。这些脸谱的表达都有一个共性,驱除厉鬼,祈求子孙繁衍,祈求生命长生,希望灵魂不死,从本质上反映的是人死后灵魂永生的生命观。

此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地民俗在拥有共性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特点,例如,山东郯城在春秋期间,家家户户在磨眼中插一根青竹,在除夕晚上,家中男女老少在竹枝上吊上花生、铜钱、红枣,还有红纸条幅,寓意人财兴旺,还能辟邪,这就是青竹“摇钱树”。泰安大坟口民俗,正月十五要供放太阳灯,象征死者永生,世代保佑家族平安。类似的这些民俗实在是太多了,不胜枚举。

综述

笔者认为,春节期间的民俗,很多都是从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例如对太阳和火的崇拜,祭祀先祖,节日食物,社火活动,无不表现出一个共同的主体,子孙繁衍,生命永生与灵魂不死。但笔者认为,春节民俗所体现出的阴阳调和、阴阳和谐、万物生生不息的思想,还夹杂着浓厚的儒释道思想。

儒释道思想渗透于民俗之中

道教思想、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影响深远,渗透到民俗生活、日常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人文为主的理性主义社会,极少对某一种神灵或者信仰显示出持久的迷狂,特别是在和平稳定的社会里,在平和的家庭环境中,人们比较注重强调自身的力量,追求自我和社会的完善。

在儒释道三种文化的影响下,结合中国人特定的思维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与哲学的文化传统。在三家文化虽然存在教义、思想上的明显差异,但历经千年争夺、斗争、融合发展后,每一种宗教学说都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调整,以适应民众的需要。

例如,佛教重视修身养性,在宗教节日中加进祭祀祖先等仪式来宣扬孝道,以适应儒家思想所崇尚的孝道伦理。这种改变也反映在春节中,在春节中用于祭祀的图形,很多都是来自于佛教。佛教中四大菩萨之一的观世音,因普度众生,拯救人间苦难,成为我国民间信中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神祇之一。

道教为了争取民众,其家庭化、伦理化的倾向十分明显,道教中诸神的关系始终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一样,神与神,仙与仙的关系类似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例如,土地爷、土地奶奶、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灶王爷、灶王奶奶等,道教所奉之神,能赐福,能赦罪、能解厄,故在年节时,在民间常常被加以供奉。腊月二十三祭灶王,一家人在灶神的庇护下生活平安美满富足,人财两旺,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儒家注重的是生命存在的价值和道德意义,儒家讲求仁、义、理、智、信,做到了做好自己,却无法回答客观世界中幸福和苦难的根源,更不能透彻阐明行善和作恶的必然结果。其实道教对这些问题,也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但道家引导人们注重生命存在的意义,探索和完善个体生活的方法。

儒教重社会,道家重个体,着眼于现世;这与佛教主张现世生存就是痛苦是截然不同的,佛教认为今生的困难是前世造孽所致,崇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了来世不受苦难,今世必须广行善事,广结善缘,佛教重视生命未来的意义,通过因果轮回报应等观念,从主观上解释了生活中消极一面,另一方面也为未来争取了一个美好的愿望,这是虽儒、道二教的有益补充。

因此,我们在春节的年画中, 时常能够看到“三教合一”的情况,例如在潍坊市杨家埠的年画《天地全神》中,最上层是道具的元始天尊及三皇,第二层为佛教的观音文殊菩萨,第三层为道教的玉皇大帝,雷公,关帝诸神,第四层为天地水三官、宅神、土地、城隍等,最底下一层为地藏王及地府神邸。

《百子图》、《三娘教子年画》、《二十四孝》就是儒家思想中提倡的尊老爱幼、仁爱和善、忠信诚实的美好品质。在春节中,对祖先的祭祀,拜年仪式,宴席上座位排序,孩子的压岁钱,互相拜年,礼品馈赠等民俗活动,处处都展示了中国伦理道德规范。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电子邮件联系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