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仔》
(一)
鸡公仔,髻蕾蕾,
井边揩水泪垂垂。
人家问涯叫脉个?
冇爷冇娭受人欺。
檐前洗面哥会骂,
房里梳头嫂会槌。
嫂莫槌,哥莫骂,
十七十八涯会嫁。
嫁个金屋栋,玉屋梁,
金凳子,象牙床。
等到另日转妹家,
阿哥阿嫂见到笑哈哈。
(二)
鸡公仔,半夜啼,
啼醒满姑来做鞋。
做倒一双鞋,
一长又一短,
拿来换鸡卵。
鸡卵圆,换铜钱;
铜钱烂,换把扇;
扇子凉,换白糖;
白糖甜,换白盐;
盐雪白,换升麦;
麦子香,换块姜;
姜味辣,换铙钹;
铙钹锃锃锃,换酒罂;
酒罂漏,换黄豆;
黄豆矮,换老蟹;
老蟹沿过塘,
满姑捉来食哩做新娘。
注释:
1、鸡公仔:发育未完全成熟的小公鸡。髻蕾蕾:形容鸡冠很大,好像花蕾一样。
2、揩水:挑水,担水。泪垂垂:眼泪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3、涯:我。脉个:又多写作“吗格”、“么个”等,什么。
4、冇:没有。爷:父亲。娭:母亲。
5、檐前:屋檐下。洗面:洗脸。槌:音chuí,原是一种敲打用具,如“棒槌”,这里用作动词,同“捶”,敲打。
6、另日:那时候。
7、鸡卵:鸡蛋。赣南、闽西客家多称作“鸡蛋”,粤东、台湾以及南洋各地客家多称作“鸡卵”或“鸡春”。
8、铙钹:铙与钹原为两种不同的铜质乐器,后来混而并称为铙钹。锃锃锃:象声词,描摹铙钹被打击的声响。
9、酒罂:酒坛,酒瓮,酒缸。罂,普通话读音为yīng,客语读音近似于áng。
10、老蟹:螃蟹。哩:时态助词,放在动词后面,相当于“了”。
赏析:
第一则《鸡公仔》以第一人称身份创作,颇有对着“鸡公仔”自言自语的味道。由于父母早亡,虽然还有年长哥嫂的照顾,却也是孤儿心态十足。这类女孩性情多早熟,也格外勤奋、刻苦,却往往神经质,经常顾影自怜,由于自幼缺乏父母的呵护,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冇爷冇娭”的人自尊心强烈,最苦最累绝无怨言,然而一旦不小心伤害到她的自尊心,她便难以忍受。大段的心理活动描述,无不生动、逼真,充分展现了客家童谣较高的艺术性。诉苦之后,马上转入自我安慰,展望美好的未来。金屋栋、玉屋梁、金凳子、象牙床,作为荣华富贵的象征,不仅将来要给哥嫂莫大的欢欣和鼓舞,更是自己美好前程的向往,激励着自己,奋发着自己。
第二则《鸡公仔》以第三人称的叙事风格,讲述了“满姑”辛勤做鞋及其一系列以鞋换物的有趣故事。在这首童谣中,“鸡公仔”不再是一个倾听者,而是满姑辛勤劳动的见证人。
尚未完全掌握啼鸣报更本领的鸡公仔,半夜三更便开始喔喔乱啼。人们都还沉浸在甜美的梦想之中,满姑却闻鸡而起,赶紧作鞋。或许满姑手艺不甚精湛,或许阴差阳错,或者纯粹为了歌谣逗趣的需要,满姑连夜赶起来的一双鞋子一长一短,很是洋相,令人好笑。
显然,满姑所做的还不是嫁妆鞋,而是作为手工艺品,做成后要拿到街上去卖的。然而一长一短的一对鞋子是没有人会花钱买下的,于是只好拿来以物易物。首先换来的是鸡蛋,这里可能还粘了鸡公仔的光,否则连鸡蛋也换不来。(童谣的趣味正是在这里)接着拿鸡蛋换钱,又拿钱换扇子,拿扇子换白糖,这样一路换下去,白盐、麦子、姜、铙钹、酒罂、黄豆、老蟹统统出场,真可谓是五花八门,尽兴编造,随口说来。表面看来杂乱无章,实际上全是伴随歌谣的韵脚而自然延伸、拓展。韵脚也转换的特别快,两句一韵,风味十足。
喜欢看新人仔,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在一向寂静的客家山庄,热热闹闹地嫁女儿,欢欢喜喜地娶新娘,不仅是东家一家人的喜庆,更是全村人吉祥的日子。因此,本来是要数落满姑的,最后却让满姑吃了螃蟹准备做新娘。
就语言表现手法来说,第二则的顶真修辞法已经是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了。客家童谣的创作者,几乎没有一本正经的文人,然而文学修辞的运用却是那么地恰到好处,不由地让人们相信,一切艺术的真正源头都在民间,又或者说,民众是一切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