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泽州县的太行山麓,有一座拥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镇——大阳古镇。漫步古镇中,城池寨堡、街巷纵横、官宅商居、楼阁津梁、寺庙祠庵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吸引着八方来客。2008年12月被国家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11月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大阳古称“阳阿”,历史上秦皇在此置县,汉承秦制且封侯于此,西晋设此为郡。现在提起大阳古镇,这里的老人们还会如数家珍地说出流传久远的民谣:“东西两大阳,南北四寨上,沿河十八庄,七十二条巷。”这是大阳古镇曾经辉煌一时的写照与记忆。
大阳古镇总面积约五十平方公里,居民七千余户,现存古民居上百座,大部分由明清时期保留至今。春秋战国时期,大阳的冶铁业空前发展,手工制针业名扬四海,被称为“九州针都”;明清时期,大阳古镇仕官如林,当地民谣“有官不到大阳夸”真实反映出了当时大阳的文运盛兴,仕官迭出。大阳历史上涌现过众多的传奇人物——首创诸宫调的孔三传,耿介不阿、上万言书的茹太素,为国捐躯的武状元张大经等等。他们在大阳的历史上先后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古有阳阿之剑,可陆断牛马,水截鸿雁”,丰富的矿藏资源使大阳成为我国冶铁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但这里不仅有冶炼铸造的阳刚豪气,亦有轻歌曼舞的灵动柔美。从汉代曹植《箜篌引》所述的阳阿歌舞,到延续多年的“一日高升”民间杂耍,还有秧歌、戏剧、八音会等等,大阳文化源远流长。
大阳古镇拥有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称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漫步古镇中,城池寨堡、街巷纵横、官宅商居、寺庙祠庵比比皆是,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散发出沧桑韵味。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这是传统古村落未来发展的根本之路。目前,以北大博雅方略景观规划院为首的公益组织正在对大阳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已经完成了多处文保单位和主要街巷的保护和修缮,文化挖掘重点打造煤铁之乡、礼乐之乡、仕官之乡、飞燕故里,逐步实现“东西南北湖,前后河相连;船行西门阁,水绕金汤寨”。
这些规划与开发依托古镇规模宏大的历史建筑群和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通过一系列旅游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恢复和改进传统美食,传承和发展民俗演艺,保护和活化传统手工艺,研发本地特色旅游商品,打造高品质的民宿客栈,建设富有吸引力的体验式主题景点,迎合了新时代的旅游产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