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射阳节日习俗-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12-03
江苏射阳节日习俗

射阳1942年建县,县名承袭自2000年前汉髙祖所分封之射阳侯国和曾经传承600年的古射阳县。

据历史考证,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高祖刘邦分封王侯,鸿门宴上救过刘邦的功臣项伯被封为射阳侯,赐姓刘,即刘缠。国都设今江苏省宝应县射阳湖镇(一说在今淮安即楚州城西)。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刘缠寿终正寝。他的儿子刘睢“有罪,不得代”侯,国除。射阳侯国存在10年。

在射阳湖畔,也曾经有过射阳县。《汉书》卷28应劭注曰:“在射水之阳。”此为“射阳”、“射水”之名首次见之于史志。见之于古籍记载:唐杜佑《通典》卷181云:“山阳,汉射阳县地,晋立山阳郡。或云汉吴王濞反于广陵,山阳王率众拒之,因以山阳为名。”臧励和等人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淮安县”条云:“汉射阳县,三国时废,晋复置,东晋改曰山阳县(注:此处应为分射阳境地置山阳县),宋改淮安县,元仍为山阳,明、清俱为江苏淮安府治。淮安府废府,改县为淮安,属江苏淮扬道。”新版《辞海》“淮安”条亦云:“汉置射阳县,东晋改山阳县(注:此处应为分射阳境地置山阳县),宋改淮安县,元复名山阳县,1914年又改淮安县。”

而古射阳县始建于公元前177年(汉武帝元狩六年),隶属于临淮郡。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省临淮郡,射阳县划属徐州广陵郡。三国时废,西晋复立,东晋分射阳境地置山阳县。刘宋时山阳与射阳并存。南齐时射阳名存实亡。后射阳被废,山阳兼有其境。古射阳县先后存在约600年左右。

1942年4月21日,射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宣告成立。县名承袭古射阳。

历史沿革

射阳是名副其实的沧桑见证者,脚下全部土地都是从大海中“生长”岀来,滩涂,就是一部记录沧海变桑田的“无字天书”。

唐朝以前,射阳区域还是茫茫沧海。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夺泗入淮”后,带来大量泥沙,在海区淤积,海岸不断向东推移。射阳县境大部分为明代以后逐步成陆,明弘治七年(1494年)时,盐城距海已达15公里;清咸丰五年(1885)黄河北徙时,盐城距海已达75公里。黄河北徙后,泥沙来源大减,但县境北部,因黄河三角洲的泥沙被波浪、海流侵蚀而南下,射阳东沙港以南海域继续沉积而使海岸线继续东移。

随着土地不断东移,人口从四面八方汇聚来此,不断东迁。早在元末明初,就有上游移民迁入,从事盐业、渔业生产。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将苏州阊门一带十万居民赶到淮南充作煎丁(盐丁),其中一部分被分配到射阳县境,县域西部的四明、海河、新坍、盘湾等地是移民立灶煎盐之地。清康熙年间,安徽徽州盐商宋勉旃,从皖南、淮南、昆山、泰州、兴化等地招收一批移民在今射阳的长荡、盘湾、兴桥、大兴、洋马等地占地煎盐。清末民初,清末状元、民族资本家、南通人张謇与人提倡废灶兴垦,将海门、启东、崇明等地棉农迁入县境沿海镇(区)定居。

明清时期,境内均为煎盐地,分属庙湾、新兴、伍佑三大盐场,隶属两淮盐运使淮安分司。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隶泰州分司,但版图属县。明清年间,今射阳河以北,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地区,属山阳县;今射阳河以南,新洋港以北地区,属盐城县。清雍正九年(1731),阜宁建县后,潮通港(约为今黄沙港)以北地区,为阜宁县所辖;潮通港以南地区,归盐城县所辖,均属淮安府统管。1916年至1932年,先隶属于淮扬道,后隶属于民国江苏省政府;1933年,隶属江苏省行政督察区第七区专员分署;1936年,隶属于江苏省第六行政区。1942年4月,射阳建政后,相继隶属于盐阜区行政公署、盐阜分区专员公署、苏皖边区第五和第十一分区;1949年3月,隶属于苏北盐城地区专员公署、江苏盐城专员公署;1950年8月初,隶属于盐城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10月隶属于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盐城专员公署;1968年4月,成立射阳县革命委员会,隶属于盐城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10月撤销革命委员会,恢复原有体制,隶属于盐城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后,隶属于盐城市人民政府。

经历过煮海煎盐、废灶兴垦、渔农共兴、工业起跑,射阳这座城市也由一个农村小集镇,发展成为黄海明珠不夜城。

射阳地处苏中,一条黄沙河,横穿境内,将全县划分为南北两片,不仅形成两种不同的方言体系,也形成了南北两边不同的乡风。射阳还有许多从海门启东迁移来的海门人,他们始终保持着家乡的吴语方言和习俗。小城虽小,却兼容各方文化,久而久之,形成小镇独有的韵味。细细品味,别有特色。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电子邮件联系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