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佛教在我国兴盛起来之后,宣扬佛理或阐述禅意禅趣的禅诗也就应运而生了。
有一些僧侣们他们本身就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在辛勤地求佛问道的过程中,又培养出高深的佛学修养。为了开悟众人,这些得道高人将自己的人生体会用诗的形式发布出来,这就是禅诗。这些人就被人们称之为“诗僧”,历史上著名的诗僧有皎然、德诚禅师、灵澈上人、释守净、僧志南等。
禅诗不仅是由僧人来写,一些崇佛的著名诗人也非常善于写禅诗,其中最著名的诗人非王维莫属,他被人们尊称为“诗佛”。
禅诗具有悠悠的禅意,内容富有哲理和智慧,读了之后,能够教会我们正确地为人处世,能够给我们以心灵的启迪。
笔者精心选取了唐宋时期八首经典的禅诗,都是修行高深的智者所作,每一首都有流传千古的佳句,展现了出家人的悠悠禅意,告诉了我们人生该怎样修行。
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蘖(音:niè)禅师,别名黄蘖、黄蘖希运,是唐朝大乘佛教的一位高僧。他在开坛说法准备向信徒们传授佛学知识之前,用梅花作了一首开场诗,来劝诫人们,人生要经历一番寒彻骨:
《上堂开示颂》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想要摆脱世间尘俗的烦恼,通过修禅悟道而到达金刚彼岸,并不是一件寻常容易的事情。要想修成正果,必须从小事开始,先把基础打好。为了好好念经,你必须先把串联佛珠的绳子结牢靠。不经过一番寒冷彻骨的考验,怎么会有梅花那扑鼻的芳香呢?
黄蘖禅师用梅花傲雪迎霜开放、凌寒吐露芳香的性格,来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表达了他对人生修行的看法,为人做事应有梅花历经彻骨寒的耐性。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哪有人能随随便便就成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的这一名句屡屡被人引用,成为激励人们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直至修成正果的座右铭。
二、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
龙牙居遁禅师是唐末时期曹洞宗的著名高僧,他俗姓郭,抚州城南人,十四岁时出家,跟随良价禅师学法。悟道之后,在湖南长沙的龙牙山住持妙济禅苑,故人称他为龙牙居遁禅师。
龙牙居遁禅师还是一位诗僧,他写下了很多阐释佛理、劝告人们修行的诗歌。下面这首诗就是他的代表作:
《人若无心处处闲》
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户内如山。
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
粉壁朱门和高墙大户这样有钱有势的富贵人家,也会有很多的麻烦事,他们的烦恼也会堆积如山。不要说山中没有隐士了,如果一个人能够掌控自己清净的内心,他在哪里都能够做到自在悠闲。
龙牙禅师在这首诗中指出,富贵人家并不值得羡慕,他们家的麻烦事也会堆积如山,他劝诫人们,要看淡名利、知足常乐、保持“无心”的心态,心无挂碍,不执著于外物得失,不计较是非恩怨,不在意功名利禄,这样的生活才是最清净悠闲。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追求名利、金钱、地位,进而迷失了本心,徒增了烦恼,这样的生活很累也很烦,何不像禅师说的那样“人若无心处处闲”呢?
三、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鸟窠(音:kē)道林禅师是唐朝时期的一位享年99岁的得道高僧,他俗姓潘,浙江杭州富阳人,九岁出家,投于百丈怀海法师的门下,颇得法师的真传。
后来,鸟窠禅师在云游浙江杭州时,看到西湖背面的秦望山上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松树,盘屈如盖,于是他就像鸟儿筑巢一样,住在了上面,在树上盘膝打坐、精进修行。因此人们称他为“鸟窠禅师”。
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担任杭州太守的时候,与鸟窠禅师多有往来,对他十分敬重。有一天,白居易向鸟窠禅师问禅,鸟窠禅师作了一首诗来回答:
《偈语》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一个人生的时候不知从哪来,死后也不知将要去何处,在生死之间,只有一件事是相同的,就是都无法摆脱迷惑。何必在意这空虚不实的人生中的事情呢,这大千世界、人生都像是一场梦。
鸟窠禅师劝谕白居易,人赤条条而生,赤条条而去,人的生与死都毫无痕迹可寻, 所以生命无常,人生如梦,万法皆空。看破了这一点,就能够摆脱迷惑,平静地面对人世间的种种烦恼、诱惑,进而得以去留无意、自在从容地乐享人生。
四、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比丘尼是指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无尽藏比丘尼,俗姓刘,是广东韶州曹侯村人。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从湖北来到韶州曹侯村的宝林寺,受到当地儒士刘志略的热情接待。
无尽藏比丘尼是刘志略的姑姑,她与佛法有缘,就拜惠能大师为师,向大师请教佛法。惠能大师告诉她:你若不能言下顿悟,那就应该去云游四方,通过修行来消除内心的疑惑。
于是无尽藏比丘尼开始云游四方,参访各地的高僧大德,请益佛法,充实自己的佛法修养。经过几年的行脚修持,无尽藏比丘尼对佛法的见解日趋精深,她结束了自己的云游生涯。
在隆冬季节,无尽藏比丘尼回到了宝林寺,她看到寺里的几株梅花傲雪怒放,心里立刻豁然顿悟,“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她欣喜地口占一首诗:
《悟道诗》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终日寻春,却一直找不到春的踪迹,脚下的草鞋已踏遍了被白云笼罩的岭南山头。归来的时候, 偶然来把梅花轻嗅,不禁暗笑自己,春意就在这眼前的枝头,正十分的热闹。
修禅之人,为了领悟自然妙道,往往苦苦寻觅而不可得。最后才明白,真正的大道就在自己心里,只是自己一时没有发现罢了。所以要善于变换思维角度,这样才能体悟到真正的禅机妙理,正所谓“外求不得,不如反求诸己。”
五、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德诚禅师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四世法嗣。他自幼出家,师从药山惟俨禅师,尽道三十年,获得开悟。离开药山惟俨禅师后,他在上海的朱泾、松江之间,用小船为人摆渡,接送四方来者,人们亲切的称他为“船子和尚”。
德诚禅师也是一位诗僧,他写下了三十九首《拨棹歌》,展现了他深厚的佛法、高洁的节操。《船居寓意》就是这其中最为著名、最广为流传的一首:
《船居寓意》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诗的前两句以垂钓的过程来比喻禅理的幽深和广博,千尺丝纶钓线垂直向下,触起水波向外绵延不断。诗的后两句写垂钓的结果,万籁俱寂,月下垂钓,等到深夜,水太寒冷而鱼不食,虽然如此,禅师却满载一船月光,悠然自得愉快离去。
佛家所推崇的“四大皆空”之境界,一切事物都无实体,修炼者静坐敛心、专注一境,久之达到身轻心安、观明照净的状态,得以悟“空”而进入涅槃之门。德诚禅师把寻常的垂钓写出了发人深省的禅意,读完后令人深有感触,体现了德诚禅师深厚的禅学造诣。
六、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宋朝史学家、科学家姚宽在《西溪丛语》里记载了一位神奇的蔡州(今河南汝阳县)道人:他非常擅于下围棋,每次对弈,总是会让别人先走一步。后来,道人在褒信这个地方去世了。临终前,他将自己的后事托付给村里的一位老者。
几年后,老者遵照嘱托为道士改葬,当他打开坟墓之后,却发现里面只有一口空空的棺材和道士穿过的一些衣服,而道士的遗骸却像羽化成仙一样消失不见了。
蔡州道士当年曾经留下一首诗:
《绝句》
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诗的前两句,说明了蔡州道士掌握了围棋的诀窍,他棋艺高明,已经到了通神的程度,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程度呢?他苦心钻研棋艺,曾经为了一局棋而苦心研究了好几个春秋。
后两句写出了道士的心得体会,为什么会“自出洞来无敌手呢?关键在于“得饶人处且饶人”。
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些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其中的一个办法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即使在占理的时候,也要以宽容的心态,体谅宽恕别人,事情千万不要做得太绝,一定要留有余地。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得理不饶人的例子,他们做事不留余地,咄咄逼人,最终是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七、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禅师是宋朝时期著名的高僧,俗姓梁,名无门,杭州钱塘人。南宋理宗淳佑六年(1246年),慧开禅师奉旨开创护国仁王寺,并在仁王寺驻锡说法。他将历代禅宗重要的公案斟选汇编,选择其中的四十八期,编纂成《无门关》一书。
宋理宗为了褒扬慧开禅师的大功德,特意颁赐慧开禅师一件金襕法衣,勅封他为“佛眼禅师”。
在《无门关》的第十九则里,无门慧开禅师写了一首诗,深为佛家弟子和人们的喜爱:
《颂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好时候,春天百花盛开,秋天明月当空照,夏季凉风习习,冬季白雪皑皑。如果心里没有过多的欲望和杂念牵挂,那么每天都将是人间最好的时节。
平常心就是顺其自然,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一切都顺其自然,抛弃心中的欲望杂念,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不要让荣辱、是非、得失这些身外之物左右我们,这样才能欣赏世间万物的美好,体验生活中的幸福,人们才能舒心开怀地度过每一天。
八、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释守净,号此庵,宋代的一位高僧,福州西禅寺的主持。他是宋朝著名的诗僧,留下禅诗《偈二十七首》。有一次,释守净登山踏青,他看到潺潺流水和片片白云,心有所动,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禅诗:
《偈二十七首》其一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溪水顺势由山而下流淌,这并非是有意为之,而是顺应自然的状态。片片白云回归山洞,这本是无心之举,而是顺应了风的吹送。
诗的开篇两句,用“流水”和“片云”这两个意象,以“有意”对“无心”,道出了顺势而为的人生哲理,颇具禅意。
第三句“人生若得如云水”,释守净用“流水”和“片云”的无心无意,比作超脱的人生。
最后一句是该诗的诗眼,铁树开花,令人感到春意盎然,人们若能懂得放下执念、凡事顺势而为,就能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就能获得内心真正的快乐。
释守净劝告人们,要效仿流水和白云的顺势而为,不受约束,不慕名利,悲喜不记挂于心,洒脱超逸、任运随缘,也就少了无数烦恼,也就能获得内心的平静祥和。再看这世间万物,自然就已是铁树开花遍界春了。
禅者的生活简单而又有规律,他们顺应本性,随遇而安,能够摆脱名枷利锁的束缚,活得透彻而洒脱,愿大家都能拥有这种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