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东南沿海一带民众信奉的海神。但奇怪的是,地处内陆的平乐县榕津村,每逢妈祖诞辰之日,都会举行热闹隆重的祭祀活动,来纪念这位外来的民间神祇。
传说中的妈祖真名为林默,宋代建隆元年(910年)出生在福建浦田县湄州岛,自幼聪慧,8岁启蒙读书,16岁得神灵点化。她生前行善济世,升天后常于海上显灵,救急扶危,护国佑民,被后人奉为海上保护神,而且受历代君王封赐。妈祖作为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间崇拜神之一,信众遍布福建、广东、台湾、港澳地区及东南亚。
榕津自古是平乐水陆交通枢纽,商贸发达,从宋代开始,就有福建、湖南、广东等地的客商来此经商,带着他们的语言和信仰,开始在榕津修建妈祖庙。他们的后裔在秉承经商传统中,把妈祖信仰发扬光大,与当地文化交融影响,逐渐演绎成一个古朴的民风民俗。
妈祖在榕津被尊称为太婆。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榕津人将妈祖神像从庙中请出,抬上街游拜,称为“太婆出游” 以示纪念,并祈财运、保平安和盼昌盛,习俗沿袭至今。一年一小庆,三年一大庆。
节日当天,榕津老街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上千名妈祖信徒云集榕津粤东会馆天后宫,将披上节日盛装的妈祖神像请出,簇拥着妈祖巡游。舞龙、舞狮、腰鼓、秧歌等 20多个队伍组成的巡游队伍,表演着风格迥异的民俗节目。巡游时整条古街道人山人海,洋溢浓厚的节日喜庆气氛。
队伍从妈祖庙游到街头,再经宋代大街出“通津履泰”门等一路游行。“通津”即为四通八达之渡口,“履泰”则寓意着出行一路平安。门楣上朱漆斑驳,古旧的字体仿佛在向世人讲述通达的人生哲理。
位于老街西北口的连理千年古榕,是榕津的招牌景观。古榕根围 8.5米,高近 20米,树冠覆盖面积约 1900平方米。榕树枝叶繁茂,蔽日遮天;近看盘根错节,蜿蜒的气根如同树干一般茁壮。更令人惊奇的是,气根与枝、干相连形成天然拱门,形同鹊桥,故又称月老古榕。
榕树文化是平乐最具本地特色的一种岭南文化现象。由于朝代更迭,代表海洋文化的妈祖文化和代表中原农耕文化的火神文化在榕津交融汇聚,榕树成为水与火矛盾相容的产物,取“榕树容人”之意。平乐本地百姓,大凡家庭不和,小孩不顺,身体乏善,常祭祀榕树之神,以达到趋利避害、身体安康的目的。
除了妈祖巡游活动,在榕津的古榕群景区,还安排了极具当地文化特色的民俗表演和文艺演出。精彩纷呈的舞狮表演、激烈粗犷的抢花炮比赛、惊险刺激的古榕飙车,不时引来观众阵阵欢呼喝彩。
桂剧是妈祖节里不可或缺的文艺节目,榕津人自古就有爱听戏爱唱戏的习惯。上妆完毕,艺人们粉墨登场。桂剧以桂林方言演唱,唱腔委婉动人;表演侧重做工,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表演手法极为细腻,具有浓郁乡土气息。榕津街尾的古戏台,已经有几百年历史。戏台古朴大方、石刻精致,镂空的飞檐和栩栩如生的雕花,显示出古时工匠的神工独运。
桂剧伴奏乐队分文、武两场。文场以胡琴和弹拨器为主,武场有战鼓、桂锣、钹等,其中以桂锣最有特色。民国初年,榕津的公产中有一面打醮、唱戏用的大锣,音色浑厚带“钢”质声,历来被桂剧艺人称为“上锣”。因后来所有广西桂剧戏班中的大锣,没有一面音色能超过它,所以被桂剧艺人们称为“广西第一锣”。平乐榕津文化旅游节开幕时,“广西第一锣”敲响,古老的榕津村顿时沸腾起来。
如今,妈祖文化已渗透到小镇的每个角落,融入榕津百姓的生活中。古街、古榕、古戏台,静静地向人们讲述着悠长动人的历史。